流通业物流管理
来源:www.zaozhuangpeihuo.com    发布时间: 2013-07-01 18:29    次浏览   大小:  16px  14px  12px
流通业物流管理 3、1 运输管理 3 、1 、1 运输的职能 运输实现两种职能:产品移动、短时产品库存。 3 、1 、2 运输的原则 运输管理有两条基本原则: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3 1 3 运输决

                                                                          流通业物流管理
    
     3、1
运输管理

3、1、1运输的职能

运输实现两种职能:产品移动、短时产品库存。

3、1、2运输的原则

运输管理有两条基本原则:规模经济和距离经济。

3—1—3运输决策的参与者

运输服务的买方和卖方是主要参与者。此外,与大多数商品买卖不同,因为运输和环境密切相关,所以运输决策也常受到公众的影响。概括地说,运输交易往往受五方的影响,他们是;托运人、收货人、承运人、政府和公众。

3—1—4运输方式及服务方式

1、五种基本的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管理运输、航空运输。

2、服务方式种类:

运输服务提供者,1)单一方式承运人。最基本的承运人类型是单一方式承运人,他们仅利用一种运输方式提供服务。2)小件承运人。一些提供专门化服务的企业进入了小批量装运服务市场或包裹递送服务市场。3)多式联运经营人。多式联运经营人使用多种运输方式以期望能在最低的成本条件下提供综合性服务。两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的连接不仅具有经济潜力,而且增加了系统中的可选方案。多式联运的优势体现在:一次定价,有利于改善价格策略;重复成本减少,多种运输方式的合并体现了横向的规模经济;多式联运被一个承运人控制后,有利于改进运输服务,节约成本。2、第三方物流。

3—1—5运输规章

运输规章:1、经济规章,通常是通过控制市场准入、运输费率和服务规范来实施的。1)准入规章。是控制承运人进入市场,以及向市场提供的服务。与准入规章相对应的是退出限制。2、运输费率。具体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费率制订、费率变化、费率补贴以及实际费率。3、服务规范。主要是指承运人提供运输所应遵守的一些要求,比如一些行业基本服务条款、保险措施以及货物缺失的惩罚措施等。安全和社会规章。

放松管制:一般是因为政策制定者认为规章管制的成本超过了收益,或是因为最初制订规章的原因已不复存在。

3—1—6成本与定价

1、影响运输成本的因素

承运人制订运输费率时,必须对距离、装载量、产品密度、空间利用率、搬运的难易、责任以及市场等七个因素进行综合考虑。1)距离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主要因素,因为它直接对劳动力、燃料和维修保养等变动成本发生作用。2)装载量。大多数物流活动中存在着规模经济,装载量的大小也会影响运输成本。3)产品密度是指产品的质量和体积之比,它把重量和空间方面的因素结合起来考虑。4)空间利用率是指产品的具体尺寸及其对运输工具的空间利用程度的影响。5)搬运的难易。同质的产品或用通用设备搬运的产品比较容易搬运。6)责任。7)市场。

2、运输成本结构

1)变动成本。是与每一次运送直接相关的运送费用,包括劳动成本、燃料费用、维修保养费用等。2)固定成本。是指在短期内虽不发生变化,但又必须得到补偿的那些费用。3)联合成本是指决定提供某种特定的运输服务而产生的中可避免的费用。4)公共成本是承运人代表所有的托运人或某个分市场的托运人支付的费用。

3、定价策略和费率的制订

向托运人定价时,承运人可以采用按服务成本定价或按运输价值定价两种策略。前者是从承运人角度出发,后者则是从托运人角度出发的。单一定价策略简单易行,综合定价策略则可以对承运人的服务成本和托运人得到的价值进行权衡考虑,制订一个更合理的价格。

1)定价策略。按服务成本定价。按服务成本定价是一种“累积”的方法,承运人根据提供这类服务的成本加上毛利润来确定运输费率。这种服务成本方法代表了基本或最低的运输收费,是对低价值货物或在高度竞争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定价方法。

按运输价值定价。是根据托运人所能感觉到的服务价值,而不是实际提供这种服务的成本来收取运费的。对于高价值货物,承运人趋向于使用运输价值定价,这样可以收取高的运输费用。

综合定价策略是在最低的服务成本和最大的运输(服务)价值之间来确定某种中间水平的运价。物流经理必须要了解运价浮动的范围和可供选择的策略,以便在谈判时有所根据。

2)费率的制订

分类费率,费率是指特定的产品在两占之间运输时,单位重量产品的运输价格。承运人为了定价的方便,通常将产品进行分类定价。制订分类费率,第一步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将运输的产品进行分类,第二步是基于产品的分类和起点站及终点站的位置来确定精确的费率。

特殊费率是分类费率的例外,承运人有时向托运人索要一个比通用的分类费率要高或低的费率。

合同费率,在很多情况下,承运人和托运人是以合同的方式合作的,此时,他们之间可能会采用特殊的费率,合同费率的优先级一般高于分类费率。

3—1—7运输决策与管理

1、运输决策:委托运输还是自行运输

企业之所以会自行运输,最主要的原因是考虑到承运人不一定能达到自己所需要的服务水平,通常而言,企业有自己的车队的原因是;服务的可靠性;定货提前期较短;意外事件反应能力强;与客户的合作关系。

委托运输减轻了企业的压力,可以使企业集中精力于新产品的开发和产品的生产。但是,另一方面,委托运输需要处理与企业外部的承运商之间的关系,增加了交易成本,也增加了对运输控制的难度。

服务的选择:质量和成本的最佳结合点

客户服务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目标,物流管理的每个活动对客户服务水平都有影响,服务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服务特性:可靠性;运送时间;市场覆盖程度—提供到户服务的能力;柔性——处理多种产品及满足托运人的特殊需求;运输货物的损耗。

各种服务特性的重要程度不同,其中成本、速度和可靠性是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服务成本、平均运送时间(速度)、运送时间的变化幅度(可靠性)是运输服务水平决策的基础,决策时必须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成本之间进行权衡。

运输方式及承运人选择决策

承运人—托运人合同

运输协议的协商

车辆路线计划

运输方式及承运人选择决策

经济和资源的限制、竞争压力、客户需求都要求企业做出最有效的运输方式和承运人选择。可分为四步:问题识别、承运人分析、选择决策、选择后评价。

承运人——托运人合同

有效的物流网络要求托运人和承运人在战略和操作方面都保持良好的关系。

运输协议的协商

承运人的价格策略越来越灵活,这使得托运人有比较大的余地通过与承运人的协商来降低成本。

车辆路线计划

运输设备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运作中成本也很高,因此,在企业可接受的利润率和客户服务水平限制下开发最合理车辆路线计划非常重要。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不同的类型,一是单一出发点和单一目的地;二是多起点、多终点问题;三是起点与终点为同一地点。

3—2保管管理

3、2、1仓库的概念

仓库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的流通过程中担负着存储物品的职能,并提供有关存储物品的信息经供管理决策之用。

3、2、2仓库的分类

仓库形式多样,从保管的产品种类来看,可以划分为原材料仓库、半成品仓库和产成品仓库;从仓库所有权的角度来看,可以划分为公共仓库、自有仓库和合同仓库。

1、自有仓库是指由企业自己拥有并管理的仓库。拥有自有仓库可获得以下利益:较强的控制能力;低成本优势;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税收和无形资产方面的优势。缺点:缺乏柔性化;财务方面的限制;投资回报率较低。

2、公共仓库指专门向客户提供相对标准的仓库服务,例如保管、搬运和运输等,因而又被称为“第三方仓库”。好处:节省资金投入;缓解存储压力;减少投资风险;较高的柔性化水平。缺点:沟通方面的难题;缺少个性化服务。

3、合同仓库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按照一定的合同约束,使用仓库内一定的设备、空间和服务。

3、2、3仓库的功能

一般来说,仓库具有三个基本的功能:保管、移动以及信息传递功能。

3、2、4入库管理

仓库作业过程的第一个步骤就是验货收货、物品入库,它是物品在整个物流供应链上的短暂停留,而准确的验货和及时的收货能够加强此环节的效率。入库主要有以下几个具体步骤:核对入库凭证;入库验收;记账登录。

3、2、5在库管理

仓库作业过程的第二个步骤是存货保管,物品时入仓库时行保管,需要安全地、经济地保持好物品原有的质量水平和使用价值,防止由于不合理的保管措施所引起的物品磨损和变质或流失等现象。具体步骤如下:堆码;养护、盘点。

3、2、6出库管理

仓库作业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发货出库,仓库管理员根据提货清单,在保证物品原先的质量和价值的情况下,进行物品的搬运和简易包装,然后发货。具体操作步骤如下:核对出为凭证;配货出库;记账清点。

3、2、7保管管理现代化

保管思想现代化,保管组织现代化;保管技术的现代化;保管方法的科学化;管理人员的现代化。

3—3包装管理

3、3、1包装的类型

包装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为促进市场销售而包装,称职为商业包装;另一类是为了物流运输而包装,称为工业包装。

3、3、2包装的作用

包装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保护货物;便于处理、促进销售。

3、3、3包装的流通环境

物流环境是指货物在整个流动过程中所处的条件,有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政策法规),物质的又有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环境。

作业环境是指物料处理与运输作业有关的人造系统环境。货物受损常起因于运输、保管以及所选择的服务方式。

自然环境主要有温度、湿度等因素,外部自然环境主要与包装物品的稳定性和易变质性有关。

3、3、4包装材料

用于物流包装的材料很多,从传统的纤维纸板到最新的记忆性塑料带,可谓应有尽有,按不同用途包装材料可分为以下几类:容器材料,用于制作箱子、瓶子、罐子,可有纸制品、塑料、木料、玻璃、陶瓷、各类金属等;内包装材料,用于隔断物品和防震,可有纸制品、泡沫塑料、防震用毛等;包装用辅助材料,如各类接合剂、捆绑用细绳等。

3、3、5包装技术

包装技术可分为销售包装技术和物流包装技术。物流包装技术又分为包括容器设计和标记技术的外包装技术,以及包括防震、防潮、防锈、防虫等技术的内包装技术。

3、3、6包装设计

包装设计基本上决定了货物的保护程度。

包装设计要点,保护性、装卸性、作业性、便利性、标志性、经济性。

保护设计,包装保护功能是第一位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流通中的各种损害因素。一般为堆码负荷、震动、冲击、温湿度、虫害、发霉等。

成组化包装设计对于提高物流运作的效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是物流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3、4搬运管理

装卸搬运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货物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物流活动。改变货物存放状态的活动称为“装卸”,改变空间位置的活动则称为“搬运”。本章统称为搬运。

搬运是物流各环节(运输、保管)之间相互转换的桥梁。

3、4、2搬运的指导原则

1、消除无效搬运。2、注意重力的影响和作用。3、提高搬运活性。4、利用搬运设备。5、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6、集装化原则。7、系统化原则。

3、4、3搬运的原则

1、提高仓储设施的利用能力。2、减少货物的搬运次数。3、提高后勤服务水平。4、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

3、4、4搬运设备的选择

1、设备配置的基本要求。2、常见的机械搬运设备。叉车,电瓶车、牵引车、挂车、输送机、回转货架。

3、4、5搬运的设备系统

半自动化系统。物料处理的半自动化系统是指在机械化的基础上,在局部关键的作业面上采用自动化设备,以提高作业效率,一般在分拣、运输环节实现自动化。比较常用的自动化设备有计算机分拣设备、自动引导的搬运系统、机器人、活动货架等。

自动化系统。当库区的物料处理的全部功能都实现自动作业并且各作业环节相互联成一体,从入库到出库在整体上实现自动控制时,这样的物料处理系统称为自动化系统。

3、4、6搬运的设备投资分析

在物流系统中,大量的设备投资在物料处理系统中,真正的目的仍然是物流系统的目的,即以最小成本达到最好的服务质量。具体实施到物料处理设备的选择,要考虑五个效果六个要素。

1、五效果六要素

(1)五效果。即服务性、速送性、空间的有效利用、规模适当化、库存控制。空间的有效利用问题不仅仅是仓库空间的合理安排问题,还有一个土地费用与设备投资的效益替换问题。规模适当化需要考虑的是,物流设施的集中与分散是否适当;领先引进机械化或自动化提高处理能力,虽扩大了规模,但是否经济;引进信息技术的可行性,信息技术的引进只有当具备一定的规模时才会显示出经济效益。库存控制指在物流量变动的情况下,如何通过库存量的控制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不轻易扩大场所。

(2)六要素。为了发挥以上五个效果,在对物料处理作系统化考虑时,要紧紧抓住物流的特点,这些特点可由以下六方面反映出来:货物种类、货物数量、货物流向、服务标准、季节特点、物流成本。设备投资的经济特性曲线。

3—5     流通加工管理

3、5、1流通加工的概念

流通加工是在物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的过程中,为促进销售、维护产品的质量和提高物流效率,对物品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

流通加工和一般的生产型加工在加工方法、加工组织、生产管理方面并无显著区别,但在加工对象、加工程度方面差别较大。其差别的要点为:流通加工的对象是进入流通过程的商品,具有商品的属性。流通加工大多是简单加工,而不是复杂加工。从价值观点看,生产加工的目的在于创造价值及使用价值,而流通加工的目的则在于完善其使用价值,并在不作大的改变情况下提高价值。流通加工的组织者是从事流通工作的人员,能密切结合流通的需要进行加工活动。流通加工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消费所进行的加工,这一点与商品生产有共同之处。

3、5、3流通加工的类型

1、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目的是使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妥善的保存,延长产品在生产和使用期间的寿命。

2、为适应多样化的需要。为了满足用户对产品多样化的需要,同时又要保证高效率的大生产,将生产出来的单一化产品进行多样化的改制加工。

3、为了消费方便省力,根据下游生产的需要将商品加工成生产直接可用的状态,如将水泥拌成混凝土混合料。

4、为提高产品的利用率,减少浪费。利用加工者为不同使用者加工,可以提高物资的利用率,集中加工可以减少原料消耗,提高加工质量。

5、为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损失。由于商品在装卸和运输过程中极易受损,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流通加工以弥补,如自行车需要使用地装配等。

6、为了实施配送,配送中心为了实现配送活动,满足客户的需要而对物资进行的加工。

3、5、3流通加工的地位和作用

1、流通加工在物流中的地位,一是流通加工有效地完善了流通;二是流通加工是物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三是流通加工在国民经济中也是重要的产业形态。

2、流通加工的作用。一是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二是进行初级加工,方便用户。三是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

3、5、4流通加工的投资管理

设置流通加工点,从事流通加工业务,必须进行可行性分析,内容如下:1、设置流通加工点的必要性;2、设置流通加工环节的经济性;3、投资决策和经济效果评价。

3、5、5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与质量管理

流通加工的生产管理是指对流通加工生产全过程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任务的下达,人力、物力的组织与协调、生产进度的控制等。在生产管理中特别要加强生产的计划管理,提高生产的均衡性和连续性,充分发挥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

流通加工的质量管理,应是全员参加的、对流通加工全过程和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它包括对加工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管理。

3、5、6流通加工的合理化

1、不合理流通加工的若干形式

流通加工地点设置的不合理。一般而言,为衔接单品种大批量生产与多样化需求的流通加工,加工地设置在需求地区,才能实现大批量的干线运输与多品种未端配送的物流优势。

流通加工方式选择不当。流通加工方式包括流通加工对象、流通加工工艺、流通加工技术、流通加工程度等。一般而言,如果工艺复杂,技术装备要求较高,或加工可以由生产过程延续或较易解决者都不宜设置流通加工,尤其宜与生产过程争夺技术要求较高、效益较高的最终生产环节。

流通加工作用不大,形成多余环节。

流通加工成本过高,效益不好。

2、流通加工合理化

加工和配送结合。将流通加工设置在配送点,一方面按配送的需要进行加工,另一方面加工又是配送业务流程中一一环。

加工和配套结合。对配套要求较高的流通中,配套的主体来自各个生产单位,但完全配套有时无法全部依靠现有的生产单位,进行适当地流通加工,可以有效促成配套,大大提高流通的桥梁和纽带的能力。

加工和运输结合。

加工和商流结合。

加工和节约结合。

3、6配送管理

3、6、1配送的概念

配送是以现代化送货形式实现资源的最终配置的经济活动。

从经济学资源配置的角度,配送是资源配置的一部分,是最终配置,因而是接近顾客的配置。配送的主要经济活动是送货。配送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位置是处于接近用户的那一段流通领域。

从配送的实施形态角度,按用户定货要求,在配送中心或其他物流结点进行货物配备,并以最合理方式送交用户。配送的实质是送货。配送是一种“中转”形式。配送是“配”和“送”有机结合的形式。配送以用户要求为出发点,配送企业的地位是服务地位而不是主导地位。

3、6、2配送的功能

1、推行配送有益于物流运动实现合理化。

2、推行配送制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3、推行配送制有利于开发和应用新技术。

4、推行配送可以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生产快速发展。

5、推行配送能够充分发挥专业流通组织的综合优势,有效地解决交通问题。

3、6、3配送的组织与管理

要搞好配送服务,就必须根据配送的特点,加强对这项业务的组织与管理,并不断完善和发展它。

1、充分了解用户的情况。要深入了解用户群体,进行周密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各物流企业加工、设备维修和基础设施等情况;另外,对用户所需原材料和各种配件的品种、规格、型号、数量、接受价格和供应周期等情况要充分掌握,并进行科学的预测。在此基础上,建立配送档案,随时掌握经营进度,了解用户需要,迅速传递信息,保证按需组织配送。

2、建立稳定的上下游客户关系。是否稳定的资源基地,是配送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要有供应链的思想,一方面通过与资源单位密切联系,建立一批稳定的资源基地,为配送打下基础,另一方面还要与用户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无论是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还是用户的消费需求,都要求保持相对稳定。如通过签订配送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把供需关系相对稳定下来。

3、加强配送的计划管理。在掌握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发展配送的总目标的分阶段目标,以及实施步骤和措施,做到有计划分期地订货和采购,确定合理的库存储备。

4、建立合理的配送体系。应通盘考虑建立合理的配送体系,逐步在一些中心城市建立和改造一批购销、储运、加工、配送一体化的配送中心,按照具体情况确定配送中心的规模、网点分布、配送半径。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的前提下,加快配送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发行并逐步实现配送的现代化、自动化。

5、科学高效地组织配送。要按经济区域来规划配送的半径和范围,在保证按用户要求及时准确地组织配送的前提下,根据商品流通合理化的要求,科学地确定配送路线和批量。在具体作业中,要科学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比例关系,衔接好各环节的作业活动,合理调度各要素的运动,使整个配送业务过程进行得高效有序。

6、争取各方面的协作和支持。配送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资源单位、用户和运输部门等相关部门,需要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做好这项工作。物流单位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争取他们的协作,共同搞好配送活动。为使配送正常运行和发展,有关政府管理部门还要研究和制定确保高效配送的法律法规,使配送的具体做法如价格、结算办法和利益分配等逐步规范化。

3、6、4配送中心

配送中心是从事货物配备(集货、加工、分货、拣选、配货)并组织对用户的送货,以高水平实现销售和供应服务的现代流通设施。

从不同角度,配送中心有不同的分类。

1、按配送中心的拥有者进行分类:制造商型配送中心;零售商型配送中心;批发商型配送中心;专业配送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有);货运转运型配送中心。

2、按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储存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加工型配送中心。

3、按配送货物种类分类:食品配送中心、日用品配送中心。

3、6、5配送业务新思路

1、加强配送中心的发展建设。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连锁商业的快速发展,建设和发展商品物流中心已成为整体商品流通的一个重要问题。做好流通企业的资产重组,完善销售代理和商品配送基本功能,充分发挥现有仓库、货场等物流设施以及现有的渠道等有利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着手进行技术改造,兴建现代化的物流设施,以实现向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的转变。

2、配送制要与代理制、连锁经营紧密结合。在商品流通领域里,代理配送制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生产资料流通的发展,现在仍需大力推广。在连锁商业中也要发展规范的连锁商业配送中心。但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要建立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实力较弱的企业可以利用社会化的物流中心,也可以通过与不同连锁企业合资等形式建立共同配送中心;相反实力较强的企业除了自建配送中心,还可为社会承担一部分配送服务。

3、加强配送业务的硬件建设。在硬件配置上,针对目前的薄弱环节,加强仓储设施改造。

4、灵活多样的配送形式。针对实际情况,配送可灵活多样的业务流通和作业形式:

1、定配送。即定点、定时、定量配送给用户。

2、零库存配送。即物流企业或用户不设仓库,由配送中心按照需要及时配送。

3、加工配送。根据用户需要进行粗加工或深加工后再配送给用户。

4、共同配送。生产、批发同零售、连锁企业共同参与,由一家配送中心承担它们的配送作业。

5、社会化配送。共同配送的进一步发展就是专业性社会化配送中心,即配送功能的专业化、社会化。
 枣庄物流物流公司详情登录www.zaozhuangpeihuo.com